今天,人們都討論工業4.0,認為這是一條未來之路,但是,事實上,無論有沒有工業4.0概念的出現,塑料工業所服務的汽車、食品飲料、制藥、3C產業已經給塑料工業提出了不斷的挑戰,個性化產品、快速移模所需的靈活性、節能設計、高品質成型工藝用于生產高品質制品,對嚴苛的質量追求的同時又對成本極高的要求使得塑料工業一直處于高壓生存之中。
激烈的價格競爭是整個塑機產業的最大的困境,每個人都深陷其中,每個企業都試圖突破卻無法輕易脫身,尋求突破、邁向藍海一直是產業的期待,然而,這并非易事,術業有專攻,如何實現必然是有風險的事情,因此,這是需要大家共同聯合才能發揮各自優勢的。
塑料工廠關心什么?
1、工廠平臺技術
所謂的潮流并非是如媒體宣傳,但是,塑料工業的需求卻是真實的。涉及到食品飲料、電子產業、制藥工業,這些工廠項目中牽扯到注塑機、吹瓶機等塑料機械的集成,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現在的注塑機基本缺乏開放而標準的接口,沒有預留一些數據接口、一些與OEE的相關的數據是缺失的。
并非價格低的機器或系統會被生產企業所采用—相對而言,生產型企業在成本、質量方面往往有較為精細的管理,就以成本評價為例,影響成本的因素并非是單次采購成本,而是包含了綜合的成本,可以被定義為TCO(總擁有成本),因此,價格低未必成本低的影響因素就會明顯出來:2.1.成本不敢做積分運算
時間才是真正定義成本的基準,因為,不同的事情如加工、維修、培訓都是有不同的成本的,但是,計算他們的時候都可以乘以時間這個值,所有的成本靜態的看的確微不足道—比如:一個塑料瓶僅僅因為壁厚控制節省了幾厘錢的成本,但是如果你放在一年的生產里來看,這個數字都是驚人的。或者,我們說一個注塑過程節省1秒鐘并不顯得快,但是,如果你知道這個產品需要生產1000萬個,你就明白生產企業為什么愿意多花費幾十萬去采購更高性能的機器和系統。
2.總擁有成本優勢
對于每個塑料機械制造商來說都是企業不斷提高的動力,那些不斷精益求精的客戶使得你不斷靠近一流陣營甚至達到頂級企業的陣營。
我們也觀察到那些頂級的客戶的確具有非常深的管理水平,他們可以為此制定嚴格的評估來分析成本問題:
--設備的單位產品能耗是多少?
--年度維修時間
--備件成本(如果頻繁的備件更換,我想再便宜的設備也要被打入冷宮);
3、整體設備效率
盡管OEE的計算會有不同,各家生產企業會根據自身來定義,但是,設備與自動化系統對于OEE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系統不穩定帶來的宕機;
--工藝切換所需的時間
--當機造成的廢品與原材料的損耗
--良品率
當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可靠穩定的自動化系統是首要被考慮的因素。OEE如果是50%從生產企業的角度來說,意味著這臺設備居然有一半的時間沒有在從事生產,這就是巨大的浪費。
4、投資回報率
企業是一個投資行為,企業的每一個采購都是投資行為,人力也是投資行為,這些都是要求回報的,那么影響投資回報的因素就會在生產能力(單位時間產量)、良品率(原材料的浪費)這些因素間變化,設備與產線的投資能夠每年帶來多少產值?
我們必須站在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的角度去看待設備的價值,而這才能讓我們更為清晰的認識塑料機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