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產能過剩與環保執法進一步加速建陶行業的洗牌,許多廠家因不堪“重負”而陸續倒閉破產,沖款磚、特價磚更是大行其道,不僅讓陶瓷內銷從業者人心惶惶,而且致使陶瓷出口“一年比一年艱難。”
幾年前,隨著國外形勢的日趨惡化,中國陶瓷品牌在國外市場上的利潤越來越低,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只能將眼光轉向國內。時至今日,部分陶企卻被迫再次以出口尋求渺茫的生機。但是,據知情人士透露,陶瓷出口并非預期那般好。
絕對的“價格”優勢褪去
目前,拋光磚、全拋釉等大眾化產品仍占據中國陶瓷出口的絕對份額,仿古磚僅占12%,其余則是大理石瓷磚與微晶石等產品。這與一直以來中國陶瓷出口以價格制勝有莫大的關聯。
佛山某一私拋廠出口部經理陳恒(化名)表示,“現在滲花、聚晶、普拉提出口比較多,生存空間大。”他認為由于滲花、聚晶、普拉提價格低廉,在出口方面非常具有優勢,出口量不可小視。
據其介紹,目前一級品600×600mm的滲花磚是6.2元/片左右,統級滲花磚則約7.2元/片,優等品普拉提也僅是8.3元/片。
而且,2016年3月出口金額與往年相差無幾,基本維持在400萬元左右。600×600mm規格的滲花、聚晶、普拉提深受中東地區消費者的歡迎。
有業內人士稱,中國該類型的私拋廠不為少數,其出口總量不容小覷。但是,“價格”作為曾經的絕對優勢正逐漸褪去,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恰恰因其超低價讓客戶陷入彷徨狀態。
“2015年,我們接待了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客戶,他們頻繁更換代理的產品。”超磁出口部經理蔡榮澤說道,以往該部分客戶主要銷售價格低廉的拋光磚、全拋釉產品,但是因為國內市場沖款磚、特價磚的低價沖擊,或因產品價格長期波動大且頻繁,讓這些客戶對該類產品望而止步。
以全拋釉為例,其作為曾經的明星產品,800×800mm規格的產品兩年前的出廠價是35元/片,現在只不過一兩年的時間,其價格已經接近拋光磚約為18元/片。有業務員戲稱,當客戶的產品仍在水上飄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貶值。
更有甚者,當地市場產品的正常銷售被“超低價”的沖款磚與特價磚嚴重擾亂了。“其實,這些現象都是國內建陶市場的真實寫照,但沒想到在國外亦如此。”因此,許多客戶紛紛再次踏入中國,與以往表現所不同的是,他們此次尋找的是個性化、差異化的陶瓷產品,而非“大路貨”。
本土陶企對中國出口未構成“威脅”
從目前中國陶機設備出口數據看,印度、越南、巴西等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陶瓷廠,產品服務本土并輻射周邊市場。有人曾對此提出擔憂,這是否對中國陶瓷出口造成沖擊,利華企業出口部經理肖警銳堅定的表示,如果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該地區的產品仍對中國出口構不成大影響,因為其生產成本、產業鏈不具優勢。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中國陶瓷在越南、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等目的國市場表現不盡相同。盡管當地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陶瓷廠,但是無論是產能或是產品研發仍然無法與中國陶瓷媲美,因此,他們對中國的陶瓷出口并未構成威脅。
首先,當地建陶企業營銷模式不成熟。“陶瓷在馬來西亞的銷售是透明、公開、無保護的”,不似中國廠家對經銷商實行區域保護,在馬來西亞何時何地何人均可銷售同一款產品,且價格是透明、公開的,對于“經銷商”而言,他們的利潤更是微乎其微的。
再者,當地建陶企業產能與產品研發能力不足以滿足當地消費訴求。馬來西亞有六百余萬的人口,其中華人就高達二百余萬,而越南有九千二百余萬人口,當地建陶產能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其產品花色與表現仍無法滿足當地消費者空間裝飾訴求。
以產品創新、品牌輸出應對挑戰
“如果僅是一味的以降價應對市場變化,其利潤難以支持產品的品質及創新,終將失去產品價格優勢,甚至損耗品牌。”ICC瓷磚出口部經理衛小花曾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道,因此,面對復雜、困難重重的陶瓷出口市場,陶企更應該在堅持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做出積極調整。
以差異化的產品制勝市場,可以從紋理、工藝與規格三大方面著手。當然,產品紋理花式可以被模仿,但是產品復雜的工藝并不是每個建陶廠都具備生產的條件,繼而影響產品的裝飾與物理性能,包括紋理的清晰度、表面的光澤度等。
而且,陶企要改變經營模式,加強自主品牌的輸出,逐步取消貿易公司的代理,以直營店或品牌形象店的面貌示人。
曾經,國內絕大部分陶企選擇OEM的形式進行出口,即加工貿易的方式,這帶來了中國陶瓷出口的低價,因為中國陶企僅是賺取產品的加工、原料、人工利潤。但是自2001年起,中國陶瓷相繼遭受印度、菲律賓、韓國、日本、墨西哥、埃及、東南亞與南美等地國家反傾銷調查,中國陶瓷逐漸喪失價格優勢,讓低價走量的中國陶瓷出口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面。
無可非議的是,中國陶企更多以OEM的形式進行出口與當地大型建材超市的迅猛發展緊密相關。蔡榮澤介紹,大型建材超市作為專業化的大平臺,集物流、采購、知名度與客流等優勢于一體,適合代工貿易模式的中國陶企,而且可以為企業贏得一定的利潤。
但是,未來出口應加強自主品牌的輸出,逐步取消貿易公司的代理,而且不能僅停留在產品賣出去的層面,現在更需要關注服務,給客戶提供相關的培訓、產品展示應用的引導等。換而言之,陶企需要清晰定位、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讓客戶認同產品的內涵與品牌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