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管理者,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管理是什么?管理為什么?
彼得·德魯克說:“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并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范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這就是德魯克對管理的定義。
掌握德魯克管理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從這個定義開始。在這個定義中,德魯克使用了一個關鍵詞:使命。什么是使命呢?就是組織存在的原因。
同時,德魯克認為,僅將管理者定義為“對他人的工作負有責任的人”是不夠的,管理者應該是“對企業的績效負有責任的人。”
也就意味著:管理的“因”是組織與激勵人力資源,“果”是讓團隊實現組織的使命。
基于此,從人的角度,管理者要能切實掌握并提升四大管理技能。
管理者的四大管理技能
慧眼識人
柳傳志曾經說過:“在我的位置上,兩個東西是決不允許出錯的:一是決策;二是用人。這兩個東西錯了其中一個,都有可能滿盤皆輸。”決策自不堪言,那為何用人錯了,也有可能滿盤皆輸呢?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事情都是人去完成的,若人都錯了,企業里的事情不也跟著錯么?
同樣的道理,部門的所有事情都必須靠人去完成,若崗位的人是錯的,能指望這個任職人去履行職責、完成目標嗎?
所以,既然管理者的職責是帶領人去實現組織的使命,那么,管理者首先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做到慧眼識才,知道什么人適合,什么人不適合。人對了,事情才能跟著對。
2
高效用人
人對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人到崗后,怎么保證讓每一個人都全力以赴,使命必達。
這至少牽涉兩個基本面,一是管理者如何定義工作。即部門內各崗位縱向上如何保證“做何事,何結果,如何做”三者的清晰;橫向上如何保證產生協同,形成合力;二是管理者如何調動激情。工作清晰還要人拼命,假使人不愿意干,工作再清晰,也會因為人的懈怠而最終影響了工作結果。
3
因材育人
海爾的張瑞敏曾經給優秀經理下了一個定義:“最好的經理是教練。”一個管理者僅僅做好高效用人是不夠的,還要立足于組織及人才未來的競爭力,透過自身的努力讓下屬能夠做到成長進步。
經理人要承擔起教練的責任,至少也得明確下述四個方面的內容:一、崗位對人有何能力要求?二、人與崗位的匹配度如何?三、如何針對人欠缺的能力進行培訓?四、如何督促和觀察被培訓者是否應用與轉變?
4
真情留人
據翰威特全球員工敬業度調查結果顯示:關鍵人才相對穩固的組織比關鍵人才頻繁變動的組織,績效差異至少在40%以上。
企業關鍵人才的頻繁變動,對企業的發展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所以如何來留人,從來都是一個組織的重要工作,而留人的成效又和管理者在這方面是否作為緊密相關。成功組織的經驗表明,關鍵人才相對穩固的企業,其管理者的職業化水準也比較高。意味著,管理者必須在如何留住組織需要的人才方面擔負責任并要有作為。
如何做到,也至少應明確三個內容:一、部門里何為關鍵崗位?二、關鍵崗位的任職人是否為關鍵人才?三、在關鍵崗位的關鍵人才,應用什么樣的留才策略才能降低人員的跳槽比率?
如何提升四大技能
管理者管理技能的提升,通常的途徑無外兩種:一是經驗積累;二是借助培訓。但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無法快速見效;而借助培訓,因為外來老師不了解企業實際,往往聽起來有道理,但實施起來不管用,落不了地,成效也不明顯。
有沒有有效而又能快速提升管理技能的捷徑?借助成熟、專業而系統的管理工具,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比如說著名心理學專家王秀園發明,藉由合不合科技公司開發的基于“人格十四心座”的“合不合人才云端評鑒系統”,就提供了這樣一套工具,藉由這套工具,明顯提升管理者選、育、用、留的四大管理技能。
“合不合人才云端評鑒系統”,首先讓測評對象通過電腦或手機,在線便捷地通過140道題的選答,形成專業的“人才分析報表”,該報表由“人格十四心座”及“十二項通用能力”組成。通過這份報表,管理者便可快速地進入專業化的選、育、用、留層面,提升管理技能。
比如“慧眼識人”
假設一家初創型公司,沒有太多的現金流支撐人員的高工資,而在較低收入的情況下,企業人員也要經常加班加點。此種創業場景,一般就不適合“人格十四心座”中“無尾熊”分數比較高的人員,因為這類人員比較追求“付出”和“回報”的對等;再比如一家企業人員要經常出差,而且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這種企業就不太適應“綿羊”分數比較高或是環境應變力分數較低的人員,因為綿羊型的人通常是比較顧家,以家為中心的,讓其長期出差,必定心生抵抗,久了有情緒或留不住。
2
比如“高效用人”
高效用人的關鍵在“激勵”,“激勵”的有效要因人而異。假使一個下屬測評的結果其主型顯現為“孔雀”,這種型的人比較喜歡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若上級能抓住下屬的這個特性,平時不吝對其的肯定和表揚,工作積極性自然非同一般。再如通過“人才分析報表”的“十二項通用能力”,發現某一位下屬的“工作續航力”分數較低,說明其有“虎頭蛇尾”的個性,因而,要用好此人,其上級一定要加強對其的“過程管理”力度,否則,工作最終會失控。
3
比如“因材育人
要把人培育好,“缺什么補什么”非常關鍵。如何看到人的優勢和短板,憑借經驗一定會有誤判,而借助“合不合云端人才評鑒”而得到的“人才分析報表”,就直觀而專業地表述了“環境應變力、改革創新力、領導管理力、人際社交力、分析思考力、團隊合作力……”等十二項通用能力的分數高低,讓人對其能力水平高低的判斷一目了然,由此而做到“因材育人”,進而提升對人培養的有效性。
4
比如“真情留人”
留人的關鍵之一在于讓人舒心,人不舒心,給其再高的工資可能都不會長久。如果對以家為中心的“綿羊”,經常安排其出差,能讓其感到舒心么?如果對追求“付出”與“回報”對等的“無尾熊”,只是一味鼓勵其要奉獻,但沒有實質的回報,能讓其舒心么?如果對喜歡被肯定與表揚的“孔雀”,主管卻更多的在批評,能讓其舒心么?因此,要讓一個人舒心,首先知道他是什么,要什么,而不是相反。而“合不合云端人才評鑒系統”恰恰提供了這種讓管理者更為客觀而專業的看人的工具。
人看準了,基于人的四大管理技能的提升便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未來的競爭是管理的競爭
華為的任正非說:“公司未來的生存發展靠的是管理進步。”而華為用88年2萬元起家到2016年超越5000個億的跨越,昭示了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管理這樣一個事實。那么管理的核心又是什么?也是德魯克一語中的:“管理說到底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就是管理的代名詞。”由此而來,承擔管理職責的管理者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首先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力資源經理,必然的“慧眼識人、高效用人、因材育人、真情留人”也要成為管理者的最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四項技能。提升管理者在這四方面的技能,實際上也在培育和提升著企業未來的競爭力。
我們要隨時牢記,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管理就成了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而管理者水平的高低,毫無疑問也決定了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
得中層者,得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