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不能追求以大蓋全,而應當追求數據精準并強調規律。對一個大數據集而言,我們很難要求所有數據都精準,但只要大多數數據有代表性,就可以利用數據集合得到較為準確的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一、【物聯網頭條】新一代國產云計算操作系統發布一款應用了國產核心技術的新一代云計算操作系統Cloudview SVM Edition V3發布,在安全性、可擴展性等方面均實現大幅提升,有望助力打造我國自主可靠、安全穩定的云計算新生態。
二、【智能家居、智慧城市】1.飛利浦照明攜手中國移動飛利浦照明已與中國移動研究院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共同探索針對智能互聯照明的蜂窩物聯網標準,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2.海信打造智能交通大數據海信網絡科技公司智慧城市事業部展示了在智慧城市建設和智能交通改善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展,預示著要進入智能交通領域。
3.Ayla聯合丹麥公司“軟硬兼施”發布新一代IoT網關物聯網平臺商Ayla牽手Develco Products打造新一代物聯網網關,服務智能家居、智能照明與智慧能源管理市場。
4.北京加緊制定共享單車指導意見 這個指導意見將涉及以下內容:明確政府、企業和承租人的職責,企業規范經營與管理,停放秩序規定,監管與違規處罰,集中停放區域車位擴容,共享單車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等。
三、【智能制造、機器人】1.歐空局為月球任務供暖歐空局正在開發一種新的供暖系統,為月球土壤加熱。以幫助未來的月球任務可以在長達2周的黑夜當中生存下來。
2.MIT使用3D打印造出傳感器“皮膚”
該皮膚的的靈感來自于一種昆蟲——金龜子。皮膚模擬了金龜子的原理,根據按壓力度不同產生不同的顏色,從而可以根據按壓的力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應信息。
二、【智能家居、智慧城市】1.飛利浦照明攜手中國移動飛利浦照明已與中國移動研究院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共同探索針對智能互聯照明的蜂窩物聯網標準,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2.海信打造智能交通大數據海信網絡科技公司智慧城市事業部展示了在智慧城市建設和智能交通改善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展,預示著要進入智能交通領域。
3.Ayla聯合丹麥公司“軟硬兼施”發布新一代IoT網關物聯網平臺商Ayla牽手Develco Products打造新一代物聯網網關,服務智能家居、智能照明與智慧能源管理市場。
4.北京加緊制定共享單車指導意見 這個指導意見將涉及以下內容:明確政府、企業和承租人的職責,企業規范經營與管理,停放秩序規定,監管與違規處罰,集中停放區域車位擴容,共享單車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等。
三、【智能制造、機器人】1.歐空局為月球任務供暖歐空局正在開發一種新的供暖系統,為月球土壤加熱。以幫助未來的月球任務可以在長達2周的黑夜當中生存下來。
2.MIT使用3D打印造出傳感器“皮膚”

3.俄軍方將對3款陸戰機器人"擇優錄用"俄國防部將通過一系列測試對比3款機器人的各類性能指標,并注重考察實戰攻擊能力。3款機器人分別名為“涅列赫塔”、“戰友”和“天王星9號”。
四、【通信、底層技術】1.廣東移動搶先布局蜂窩物聯網廣東移動目前已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試點開通了249個蜂窩物聯網站點,并率先完成了智能停車、水質監測等業務應用測試。
2.黑莓推新合作伙伴計劃黑莓宣布啟動新的增值整合伙伴計劃,通過該計劃,其合作伙伴能利用BlackBerry的嵌入式技術,設計、開發安全的關鍵業務解決方案,以提供集成服務。
3.Etisalat將于2018年開始5G測試據外媒報道,阿聯酋運營商Etisalat將于2018年開始測試5G技術,并于2019年正式推出該服務。
4.世界首款同時測定pH和氯離子的微型傳感器誕生這種傳感器或有更好的靈敏度、精度和響應時間,對于在環境監測、精準農業和個性化醫療診斷等應用中的離子濃度的精確長期測量是必須的。
五、【可穿戴、智能硬件】1.Movado 新款 Android 2.0 智能手表紛至沓來Movado 將推出一款觸摸屏智能手表,這款智能手表具有超過 100 種迷人的表盤,同時會提供多種表帶供搭配,不過暫時面對的是男士用戶。
2.科學家研發出超越人類皮膚的電子皮膚
Ravinder Dahiya教授及其團隊創建了一種硅和石墨皮膚,為用戶提供觸覺反饋,這種機器人手套觸覺比人手更靈敏。
3.可穿戴肩部配飾快速定位仰慕者這款名為Ripple的肩部配飾能夠通過隱蔽的攝像頭和多個傳感器判斷擦肩而過的男士是否回頭,向你發射出傾慕的訊息。
六、【智能交通、車聯網】1.Uber無人車發生側翻事故
Uber由于發生了一起側翻事故,暫停了其無人駕駛相關測試。根據亞利桑那州坦佩警察局的描述,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人類司機未及時減速,沒有給直行的 Uber 無人車讓道。
2.寶馬加入Formula E大家庭寶馬宣布加入電動方程式Formula E 大家庭,成為參加比賽的 9 支車隊之一。 由于充電速度較慢、續航不足,每個車隊可以為車手配備兩輛賽車,比賽途中車手可以回維修區更換車輛。
3.福特申請棚頂安全氣囊專利
這項專利顯示,當安全氣囊檢測到汽車發生了達到翻車臨界點的傾斜時它就會被起用,并在車內人員的頭部和汽車頂篷之間保護其不受傷。
七、【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1.騰訊云攜手英偉達發力GPU 騰訊云與NVIDIA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聯手打造人工智能計算和深度學習行業生態系統,助力企業和行業客戶贏在人工智能時代。
2.鵬博士與京東簽署云網合作落地協議京東集團與鵬博士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消費類及企業級市場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在云網融合、大數據、物聯網、AI等領域進行服務與生態的創新。
3.廣東省大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標委會是全國首個省級大數據管理機構,今年的重點任務包括建立廣東省大數據標準化體系、開展交通大數據和教育大數據等標準化相關工作。
八、【科技財經】1.2030年機器人和AI將取代1/3人工崗位
普華永道公布最新研究顯示,到2030年左右,英國高達1/3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約35%的男性工作受到威脅,而女性的比例僅為26%。
2.百度將在硅谷設立第二家AI研發中心百度稱將在硅谷新增能容納150名員工的辦公場地,第一家約200名員工。兩個研發機構相距1英里。張亞勤將領導這兩家位于硅谷的研發機構。
勘誤&致歉在昨天的新聞匯總中,誤將“AI或將洗牌BAT新格局 ”寫成" AI或將洗牌BAT性格局",在此發出勘誤通知,并向廣大讀者表示深深的歉意。今后將加大整編復審力度,繼續提供內容優質的物聯網新聞!
四、【通信、底層技術】1.廣東移動搶先布局蜂窩物聯網廣東移動目前已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試點開通了249個蜂窩物聯網站點,并率先完成了智能停車、水質監測等業務應用測試。
2.黑莓推新合作伙伴計劃黑莓宣布啟動新的增值整合伙伴計劃,通過該計劃,其合作伙伴能利用BlackBerry的嵌入式技術,設計、開發安全的關鍵業務解決方案,以提供集成服務。
3.Etisalat將于2018年開始5G測試據外媒報道,阿聯酋運營商Etisalat將于2018年開始測試5G技術,并于2019年正式推出該服務。
4.世界首款同時測定pH和氯離子的微型傳感器誕生這種傳感器或有更好的靈敏度、精度和響應時間,對于在環境監測、精準農業和個性化醫療診斷等應用中的離子濃度的精確長期測量是必須的。
五、【可穿戴、智能硬件】1.Movado 新款 Android 2.0 智能手表紛至沓來Movado 將推出一款觸摸屏智能手表,這款智能手表具有超過 100 種迷人的表盤,同時會提供多種表帶供搭配,不過暫時面對的是男士用戶。
2.科學家研發出超越人類皮膚的電子皮膚
3.可穿戴肩部配飾快速定位仰慕者這款名為Ripple的肩部配飾能夠通過隱蔽的攝像頭和多個傳感器判斷擦肩而過的男士是否回頭,向你發射出傾慕的訊息。
六、【智能交通、車聯網】1.Uber無人車發生側翻事故
Uber由于發生了一起側翻事故,暫停了其無人駕駛相關測試。根據亞利桑那州坦佩警察局的描述,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人類司機未及時減速,沒有給直行的 Uber 無人車讓道。
2.寶馬加入Formula E大家庭寶馬宣布加入電動方程式Formula E 大家庭,成為參加比賽的 9 支車隊之一。 由于充電速度較慢、續航不足,每個車隊可以為車手配備兩輛賽車,比賽途中車手可以回維修區更換車輛。
3.福特申請棚頂安全氣囊專利
這項專利顯示,當安全氣囊檢測到汽車發生了達到翻車臨界點的傾斜時它就會被起用,并在車內人員的頭部和汽車頂篷之間保護其不受傷。
七、【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1.騰訊云攜手英偉達發力GPU 騰訊云與NVIDIA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聯手打造人工智能計算和深度學習行業生態系統,助力企業和行業客戶贏在人工智能時代。
2.鵬博士與京東簽署云網合作落地協議京東集團與鵬博士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消費類及企業級市場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在云網融合、大數據、物聯網、AI等領域進行服務與生態的創新。
3.廣東省大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標委會是全國首個省級大數據管理機構,今年的重點任務包括建立廣東省大數據標準化體系、開展交通大數據和教育大數據等標準化相關工作。
八、【科技財經】1.2030年機器人和AI將取代1/3人工崗位
普華永道公布最新研究顯示,到2030年左右,英國高達1/3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約35%的男性工作受到威脅,而女性的比例僅為26%。
2.百度將在硅谷設立第二家AI研發中心百度稱將在硅谷新增能容納150名員工的辦公場地,第一家約200名員工。兩個研發機構相距1英里。張亞勤將領導這兩家位于硅谷的研發機構。
勘誤&致歉在昨天的新聞匯總中,誤將“AI或將洗牌BAT新格局 ”寫成" AI或將洗牌BAT性格局",在此發出勘誤通知,并向廣大讀者表示深深的歉意。今后將加大整編復審力度,繼續提供內容優質的物聯網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