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傳感器產業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國傳感器市場持續快速增長。物聯網的未來已來,傳感器的爆發期也將到來。
圍繞“如何發展和進一步推動我省傳感器產業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背景下的技術創新、做大做強”為主題,特推出【傳感人物】系列報道,采訪該領域的行業領袖大咖和專家,探尋科技自立自強背景下傳感器國產化之路的發展方向。
湖南天聯城市數控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建祥
01
Q:感謝曾總接受促進會秘書處的專訪。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天聯的概況和您的創業經歷與心得。
曾建祥:天聯誕生于1999年,最早成立的是湖南天聯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從事復合材料管道、井蓋、凈化池的研產銷工作,天聯在建材這個領域,在全國是個知名品牌,產品曾出口30多個國家。
2013年成立湖南天聯城市數控有限公司,涉足智慧物聯產業。為了專注于傳感物聯產業,2017年我們把天聯復材公司從公司到廠房、地皮全部賣掉,進行了大轉行。
我們一直以“用技術護航城市安全”為使命,依托傳感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立足湖南,輻射全國。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軍民融合,攜手航天科技共同研發了適用于燃氣地下管井泄露的監測系統,率先解決了燃氣地下管井內因水淹、潮濕和溫差大,導致傳感器數據漂移而誤報警的世界性難題。經過幾年的時間發展,天聯的系統產品已在全國二十多個省級區域數百個項目中廣泛使用。
02
Q:請您介紹天聯與中國航天軍民融合聯合開發的多款傳感器、物聯網產品?
曾建祥:因為我們大轉行之后,偶然的機會能夠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進行軍民融合。中國航天對我們的支持很大,第一批產品就是我們派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做工人,在中國航天704所傳感器事業部做出來的。回來之后我們再根據中國航天專家的指引,上生產設備。隨后,我們逐步在中國航天技術人員的指引下,逐步的成長起來,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目前我們與航天共同研發的傳感器有氣體傳感器(如甲烷、氧氣、一氧化碳、硫化氫等)、壓力傳感器、矢量位移傳感器等,搭配我們自主研發的物聯網關形成了多款燃氣安全監測的解決方案,如閥井在線監測系統、調壓箱(柜)智能監測系統、管道沉降監測系統、補償器安全監測系統、油氣在線監測系統、家用智能燃氣保等。得益于與中國航天的軍民融合,產品具有軍工品質、軍標工藝、技術保障,幾年的時間,產品暢銷國內各大城燃公司,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03
Q:天聯以用技術護航城市安全為使命,請問在燃氣安全監測領域做了哪些成績?
曾建祥:用技術護航城市安全是我們全公司的理念,包括天聯的徽標,我們設計的是一只“左眼”,示意是在做監測。我們專攻是燃氣、水務兩大領域。目前主要是在燃氣安全這塊,國家強盛了,國家對城市安全越來越重視,老百姓富裕了,家庭安全對老百姓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認為城市安全對我們來說機會比較大。
我們聯合中國航天,聚焦燃氣從門站、閥站、管井、調壓箱(柜)、入戶管道、工商用戶、家庭用戶全產業鏈,研發閥井在線監測系統、調壓箱(柜)智能監測系統、智能燃氣保等多款燃氣安全系統解決方案,實現對燃氣行業全方位守護。我們的這些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已在新奧能源、華潤燃氣、中國燃氣、昆侖燃氣、港華燃氣、天倫燃氣、上海燃氣等十多個能源集團廣泛使用,其中公司主打產品閥井在線監測系統,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全國城燃企業的出貨量穩居行業第一,這無疑奠定了天聯燃氣安全監測領跑者的地位。
04
Q:請曾總談談當下傳感器領域人才培養短板和困境?該如何彌補?
曾建祥:傳感物聯領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全球發展速度快,人工智能、物聯網在城市建設領域的應用是一個熱門行業,人才的發展也是比較迫切的,尤其我們國家受到某些國家打壓的時候,很多傳感器需要進口,我們經常受到影響。人工智能、物聯網方面人才也相對比較緊缺,我們公司明顯感覺到這方面的人才比較稀缺。
總得來說,彌補傳感器領域人才培養的短板需要教育機構、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共同努力。學校更新教育內容、加強實踐教學,企業加強與學校進行產學研結合,提供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途徑,可以逐步提高傳感器領域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滿足當下趨勢的行業需求。
05
Q: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您認為傳感器企業如何在趨勢中把握機遇?
曾建祥:5G、物聯網、大數據是數字時代的一個部分,我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代,第一是石器時代;第二是青銅時代;第三是工業時代,第四是數字時代。每個時代都會成就一批人、一些企業、一些國家抓住機遇就發展起來了。就像工業時代的英國,因為發明了蒸汽機,促進了英國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至于數字時代,我們黨從十九大開始就提倡建立數字中國,我們應緊跟國家形勢,在數字時代的數字化過程中抓住了機遇,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是數字時代的四個底層技術,我們天聯公司也是要緊跟時代趨勢,計劃在在數字燃氣、數字水務兩大領域開展我們的工作。積極研發和創新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同時深入了解各行各業的需要,與行業內企業、機構和研究機構開展合作,推動傳感器技術在特定領域的應用創新。通過不斷創新和提升技術能力,以滿足市場需求并取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