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打造智能電網產業集群,產業規模占全國市場八成
千企齊聚力 攻關高精尖
(經濟新方位·產業集群觀察)
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聽取南京市打造智能電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總體情況介紹,察看企業自主可控技術產品展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要加快推動關鍵技術、核心產品迭代升級和新技術智慧賦能,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近年來,江蘇南京致力于打造智能電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規模占全國市場80%。
近日,人民日報記者走進南京智能電網產業集群,走訪了科遠智慧等代表性企業,探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發展密碼。
——人民日報記者:王偉健 尹曉宇,以下內容為節選
龍頭企業引領,帶動鏈條升級,江蘇南京智能電網產業集群已擁有相關企業近1200家。目前,南京搶抓新一輪能源革命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推進產業基礎再造提升、產業鏈條提檔升級、智能綠色全面覆蓋,聚力構建世界級智能電網產業集群先行示范區。
上下游協同攻關,實現關鍵設備自主可控
液晶屏上,一個個模擬工廠現場的畫面實時監控著各項數據;控制柜中,一臺臺機器設備的指示燈有規律地閃爍……在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里,記者見到了公司最新推出的分散控制系統。“這相當于火電廠的‘大腦’,可確保24小時安全、高效發電。”科遠智慧董事長劉國耀說。
▲科遠智慧展廳自主可控NT6000系統平臺
這一確保穩定發電的關鍵設備,過去長期依賴進口。
科遠智慧是一家創新型民營企業,專注于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產品研發、生產。劉國耀坦言,公司研發生產的第一套分散控制系統1997年就投運了,然而芯片、元器件以及操作系統等軟硬件要靠進口。
“為實現自主可控,我們逐步提高子部件的國產化比例。”劉國耀說,近幾年公司密集攻關,以求突破“最后一公里”。
為加快研發進度,公司抽調120多名技術骨干。科遠智慧技術研究院總經理祖利輝便是其中一位。一套分散控制系統有上千個子部件,上百個軟件模塊,早期70%以上靠進口。這么多元器件實現國產,是一個巨大工程,必須上下游企業參與,發揮協同效應。
一套設備,大大小小的芯片有300多種。當時,國內只有兩三家企業能提供相關芯片,可拿過來一檢驗,問題不少:在低溫、高溫環境下穩定性不夠好,滿足不了精度要求……
為解決這些問題,上下游企業研發人員通力合作。在科遠智慧的研發實驗室,實驗設備模擬出各種惡劣環境,對使用國產芯片的產品做診斷,供應商則根據實驗數據,不斷改進芯片。經過一年多努力,合作研發結出果實,芯片終于通過各項測試,達到量產標準。
▲科遠智慧工程師與大唐南電技術人員一起調試自主可控NT6000系統。
作為下游客戶的火電廠也全力支持。為獲得一手數據,產品需要現場試用。祖利輝團隊與火電廠技術骨干一起優化算法、細致調試。“進入50多攝氏度的鍋爐房,爬上數十米高的設備搜集現場數據。”祖利輝說,雙方建立協同聯動機制,電話24小時暢通,一旦系統在試用中發現問題,雙方技術人員立刻開現場會尋找辦法。
就這樣,通過上下游協同合作研發,一個個部件實現國產,一個個技術難題得到解決。2021年5月,由科遠智慧自主研發、100%自主可控的分散控制系統在大唐南京發電廠2號660兆瓦機組投運。“這套系統在性能、效率和穩定性等方面,都不輸進口系統。用上國產系統,我們更有底氣了。”大唐南京發電廠相關負責人說。
▲科遠自主可控NT6000系統大唐南電應用項目獲得中國自動化學會權威專家組鑒定:功能性能達國際先進水平。
兩年多以來,國產分散控制系統進入各地電廠,并且在化工、冶金、建材等行業推廣。劉國耀表示,接下來,公司會投入更多研發力量對系統進行更新迭代。
能源安全,國之大者;自主可控,任重道遠。科遠智慧將不斷創新,加快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助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