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很高興受邀參加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智慧社會專題論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總目標就是要建設“數字中國”。建設“數字中國”是緊抓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歷史機遇,加速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制高點的戰略舉措。發展智慧社會是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向著智慧社會加速邁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的必然選擇。下面,我結合這兩個主題主題,談兩點認識,與大家交流。
一、建設“數字中國”是新時代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已多次強調“數字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數字中國”是以中國為對象的國家信息化體系。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信息化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就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新方位。“數字中國”建設目標是緊緊圍繞和服務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通過統籌推進數字經濟、電子政務、數字文化、智慧社會和數字生態建設,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信息化代表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已經成為國家驅動創新、轉型發展的引領力量。從全球來看,信息技術革命持續演進,信息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主要工業化國家紛紛出臺旨在加速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將推動移動互聯、先進計算、智能交互等新興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并把建設下一代通信基礎設施、推動數字化技術和大數據資源廣泛應用作為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加速器和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杠桿。我國國民經濟社會信息化發展,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絡強國戰略、制造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行動的深入實施,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創新發展,數據已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共享經濟已成為新生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信息化作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和進一步增強區域和國家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將極大地推動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數字中國”建設正面臨最佳歷史機遇。
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必須積極發揮國家信息化對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融入和驅動作用,構建開放共享的數字市場體系,大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產業發展實力、政府服務質量、社會治理能力、文化傳播效益、生態文明水平。“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二、發展智慧社會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智慧社會是經濟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后更為高級的社會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互通,智慧社會建設要通過信息網絡、數字技術,在商務、教育、文化、醫療、健康、養老、治安、旅游等領域深入推進信息內容的有效挖掘和應用;通過公共信息資源的有效供給與服務,來實現社會治理智能化、專業化、法治化,以及公共服務的便捷化、精準化、普惠化。通過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優化公共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智能社區、智能鄉村、智能家庭等建設,促進信息化創新成果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提高社會治理體系共建共治共享,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社區鄉村治理、推進網絡扶貧、防災減災救災等信息化水平,滿足社會多層次個性化的生活需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還指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應該把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作為智慧社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是否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信息化發展成就上有更多的獲得感作為衡量智慧社會建設成敗的主要指標。
同志們,踐大道之行,道不遠人。我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歷史的建設者。國家信息化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數字中國”的每一步戰略的實施,智慧社會開放共享、多元互動、協同治理的各項政策舉措的落地、落實、落細,都離不開黨中央高瞻遠矚的總體部署和眾多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們要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齊心協力建設“數字中國”,共同推動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智慧社會,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以上就是我個人在現階段的一些思考和認識。
謝謝大家!
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